經歷了疫情期間的考驗,中國的制造企業迎來了新一年的開工季。和去年原材料暴漲導致有的企業“有單不敢接、有貨不敢賣”不同,今年的“開門紅”顯得淡定。
一般而言,出于節前備貨的采購剛需以及節后討吉利的心態,原材料在新年伊始漲價是常態。今年,從整體的數據來看,漲勢更多集中在1月中上旬,即春節放假前;節后首周因為大部分下游尚未復工,市場相對冷淡,原材料價格則處于下行震蕩狀態。
不過,把時間拉長到最近三年,多數原材料價格仍然在偏高位運行,疊加通脹背景下人力、運輸等成本的上漲,部分終端商品的價格上調趨勢也已顯現。2023年,企業是否會調高更多終端商品價格,或者推出更多高端產品以平衡成本上漲壓力,與背后的原材料價格波動趨勢密切相關。
(資料圖片)
近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發布的2023年1月CBMI(中國大宗商品指數)顯示,CBMI為100.4%,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隨著宏觀政策持續加碼,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國內經濟將穩步回升,當前行業企業信心明顯增強,需求恢復性回升將很快到來。
其中,對于制造與外貿企業而言,需求市場的復蘇帶動供應生態的恢復才是關鍵。
物產中大期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景川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23年大宗商品走勢或將繼續分化。總的來看,國內自主定價的大宗商品將有反彈條件,而全球定價的商品將維持弱勢運行。
原材料“開門紅”背后
在去年開工時,擔心原材料價格節后上漲提前增加了儲備的蔡少華,今年做了相反的選擇。作為浙江一家燃氣采暖熱水爐制造企業的負責人,蔡少華告訴第一財經,雖然今年的訂單已經排到了7月,但放假前原材料庫存比以往都要更少一些,因為“節前原材料已經漲了一波”。
數據顯示,滬銅主力的價格在1月初回落后,從1月5日開始陡升,在1月20日除夕前達到了高峰70420元/噸,較5日的64290元/噸上漲了9.53%。1月30日開工后高位調整,2月7日的開盤價在68260元/噸。
隨著原油價格持續下跌,PX(對二甲苯)以及PTA(精對苯二價酸)價格也呈現節前升、節后回落的趨勢。其中,PTA主力價格自去年12月迎來一波上漲后,今年1月20日(春節放假)前繼續上漲,1月10日到20日的十日漲幅在10%以上,在1月30日節后則進入了震蕩下行期。
作為中國紡織重鎮,蘇州盛澤絲綢化纖指數監測和發布平臺綢都網副總經理沈劍對第一財經表示,就當地的面料行業來說,今年開年整體漲勢不明顯,上游企業調價也更多是常規性的“開門紅”。一方面,歷來企業在節前備貨的采購剛需較強,這會讓化纖工廠采取穩中有漲的策略,另一方面,節后調價也更多出于企業討吉利的心態。目前,受環保要求等影響,當地開工率并不高,下游需求還在恢復中。
在過去的三年里,PTA目前5600元/噸的價格仍然在偏高的位置,雖然比2022年高峰時7700元/噸左右有所降低,但仍然是2020年二季度低位時的近兩倍。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胡柯華告訴第一財經,從2020年到2021年,很多材料品種已經有了一個較大的漲幅,目前處在高位運行階段。在整體市場不明朗情況下,今年的漲幅相比而言只是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反應。
在胡柯華看來,漲價更多是全球通脹進入加速期階段的經濟周期表現,大概率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對于全球消費市場而言,短期內并不樂觀。但就后疫情恢復的中國市場來看,他個人總體保持樂觀。
長三角一家服裝外貿制造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今年大多數服裝廠在正月十五后開工,但并沒有明顯的“開門紅”感受。只有少數工廠因為去年12月受疫情影響工人休息、生產力減半導致貨沒完成,才提早了幾天開工。從價格來說,尚未出現明顯上漲。
在塑料行業,聚丙烯價格自今年1月11日開始連續上漲,于1月30日達到小高峰8200元/噸,較11日上漲了6.6%,過去一周持續下行至7900元/噸以下。目前的價格比2020年4月的低位更高,但整體仍略低于疫情前水平。受需求回暖預期的支撐,聚丙烯價格也被認為有望延續反彈,但受接下來的產能投放加大影響,再疊加當下仍然不小的庫存壓力,價格反彈的持續性仍然未知。
今年1月,上海鋼聯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MyBCIC)終值為1191.61,同比上漲0.33%,環比上漲0.88%,結束了連續三個月環比下降態勢。據蘭格鋼鐵網監測數據,截至1月底,蘭格鋼鐵全國鋼材綜合價格為4502元/噸,較上月末上漲143元/噸,環比漲幅為3.3%,年同比下跌11.7%。從月度均值來看,也呈現上移趨勢。雖然節后首周鋼材現貨價格弱勢調整,但隨著制造業生產逐步恢復,2月的國內鋼材市場有望呈現高位震蕩走勢。
市場復蘇增強企業信心
在原材料價格不算顯著的波動下,市場預期正在明顯增強。
根據沈劍觀察,隨著疫情管控政策的優化調整,企業當下接單的意愿和信心都增強了不少,“有的企業出去了之后,感覺外需市場恢復得也還可以,他們接單的希望較大”。不過上半年部分企業受到簽證影響,更多期待在今年下半年能有大的拓展動作。
今年節后,浙江、江蘇等地繼續開啟大規模出海搶單和招商行動,加碼全球市場開拓。
江蘇省無錫市商務局外貿處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年企業出海參展的愿望肯定比去年以及前兩年都要強。于2月2日飛往英國參展的浙江盛發紡織外貿部相關人員告訴第一財經,和疫情前相比,他們今年出海參展和拜訪客戶的頻率將增加30%左右。
2月6日,浙江湖州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5日的英國伯明翰消費品展會首日,此次出海參展的企業均已達成實際成交額,其中一單的貨值就達100萬美元,總共達成貿易合作意向500萬美元。
上述長三角服裝外貿企業負責人提出,出口方面,目前看不會比去年差,畢竟開放了,市場預期轉好。不過,由于近期人民幣持續升值,對出口來說抵消了利好,導致整體上會與去年差不多,不同的企業也會因為競爭力的差異而進一步拉開差距。內銷方面,服裝市場有望隨著經濟的復蘇而有所回升。
自去年底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雙升破7的整數大關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保持在7以下,1月9日至今則始終在6.8以下,這給出口企業的利潤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還好,疫情期間讓外貿企業飽受折磨的“一箱難求”以及海運周期拉長、運費價格暴漲的挑戰不再,海運價經過持續的下跌后已趨于穩定。
對于制造與外貿企業而言,需求市場的復蘇帶動供應生態的恢復才是關鍵。
在“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國際商貿城,以內銷為主的義烏永銀銀豪負責人徐小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開市(2月2日正式開市)比前兩年的人氣都要旺,開市當天就有老客戶下了20多個訂單,而在疫情期間,開市首日的訂單不過個位數。
以出口為主的浙江義烏市伊凌諾衛浴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明告訴第一財經,最近幾天已有20多個客戶在詢盤,也已有多個客戶下了訂單,詢盤量和下單量都要超過去年。根據初步預計,該公司2023年的增長率可以達到36%左右。
徐小寶認為,跟著市場復蘇的供應端,要加大投入并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觀察期和滯后期。但開市的熱鬧釋放出了市場復蘇的積極信號,讓他們對今年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期待。
2月5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發布的2023年1月CBMI(中國大宗商品指數)顯示,CBMI為100.4%,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回落明顯,銷售指數均微幅下跌,庫存指數則持續明顯上升。從1月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國內大宗商品市場受春節因素影響較為明顯,特別是終端需求一度停滯,商品庫存仍在積壓,市場運行壓力較大。
不過,1月指數在回落中仍有積極因素在顯現,特別是消費指數跌幅有限,基本呈現筑底態勢。隨著宏觀政策持續加碼,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國內經濟將穩步回升,當前行業企業信心明顯增強,需求恢復性回升將很快到來。同時,今年防控政策調整預計返鄉人數及停留時間或將增加,從百度遷徙指數來看節后返工進展較為迅速,往年節后的用工荒今年或將出現明顯改善,給終端需求的恢復帶來有效的支撐。
綜合來看,2月隨著經濟繼續復蘇的趨勢高度明確,企業復工復產,市場心態向好,大宗商品市場正在轉向強勢格局,預計商品價格將會逐步上揚,企業盈利也將逐步回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2022年全球增長率估計約為3.4%,2023年預計將降至2.9%,2024年升至3.1%。與全球需求走勢相一致,盡管供給瓶頸將有所緩解,2023年世界貿易增速預計仍將降至2.4%。其中,中國和印度兩國將成為今年全球經濟的主要引擎。受中國經濟影響,亞洲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2023年和2024年的增長率將分別上升至5.3%和5.2%。
推薦閱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