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公布了漂亮的年報,龍佰集團(002601.SZ)又“乘勝追擊”,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開啟了兩地上市的征程。
在主營產品景氣度上行的加持下,龍佰集團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205.65億元,同比增長45.77%;歸母凈利潤46.76億元,同比增長104.33%;銷售毛利率41.93%,同比上升6.58個百分點;銷售凈利率23.03%,同比上升6.53個百分點。
龍佰集團的野心不止于“鈦”,這家全球鈦白粉市場龍頭企業,有一個“龍佰夢”:從鈦白粉行業龍頭到新能源電池材料巨頭轉型,十四五期間圍繞鈦白粉、金屬鈦、礦產品、新能源等產業規劃超500億的營業目標。
此次擬南下港股上市,龍佰集團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借用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以圓其鋰電夢,同時也守住其鈦白粉領域的龍頭地位。
鈦白粉賽道的“帶頭大哥”
鈦白粉,是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的白色顏料,由鈦礦石通過多種工藝制作而成。
作為重要的無機化工產品,鈦白粉在涂料、油墨、造紙、塑料橡膠、化纖、陶瓷等工業中有重要用途,市場規模龐大,引來眾多企業爭相布局該市場。
相較于行業其他競爭對手,龍佰集團進入鈦白粉賽道的時間更長,可以說是行業的老前輩了。
在1989年,龍佰集團從硫酸鋁切入到鈦白粉市場,到了2008年,龍佰集團成功躋身國內三大鈦白粉廠商之列。
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后,龍佰集團展開收并購和擴產周期,形成了縱向垂直一體化和橫向耦合協同的生產模式,擁有從鈦礦開采、精礦加工、鈦渣冶煉、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鈦白粉全流程生產工藝,同時還伸向了上游礦產資源,逐漸奠定了國內鈦白粉的市場地位。
按產量計,龍佰集團2020年在全球所有鈦白粉生產商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11.4%,僅次于美國的科慕和特諾。在中國市場,龍佰集團市場份額為23.4%,穩居第一位,同時也穩坐亞洲頭把交椅,遠超市場份額為8.3%的亞洲第二大鈦白粉生產商。
從產能、全產業鏈布局、研發能力和資金實力等方面看,龍佰集團在國內屬航母級的存在,這賦予了公司極強的增長潛力。換句話說,令國內競爭對手可望不可即的競爭實力,龍佰集團享受到了市場集中度提升的盛宴。
隨著龍佰集團不斷在國內外市場開疆拓土,其成長性十分強勁。2012年-2022年,龍佰集團的營收復合年增幅達31.09%,凈利潤復合年增幅為43.3%,增速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毛利率方面,因具備了規模效應和全產業鏈布局帶來的降本優勢,龍佰集團的毛利率亦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021年,龍佰集團的毛利率為40.9%,而行業的平均毛利率為21.45%。
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鈦白粉和海綿鈦等產品量價齊升,從而大幅增厚了龍佰集團腰包。年內,公司的五大產品中,氯化法鈦白粉、海綿鈦兩款產品銷量實現增長,但所有產品平均售價均出現較大幅度上升,其中硫酸法鈦白粉平均售價為17084.1元/噸,同比飆升34.6%,這是龍佰集團年內凈利潤增幅遠高于營收增幅的原因。
左手鈦,右手鋰,龍佰大有可為?
去年,龍佰集團不甘于只做鈦白粉領域的老大,而是嘗試“兩條腿走路”,即左手鈦,右手鋰,掘金鈦白粉和新能源汽車這兩大市場。
首先在傳統行業鈦白粉領域,龍佰集團的目標是擠進全球第一寶座的位置,也就是趕超美國的科慕和特諾,當上全球的“老大”。
按照十四五規劃,龍佰集團規劃在十四五期間實現鈦白粉產能超150萬噸/年。而在2021年,公司的鈦白粉產能為101萬噸,意味著十四五期間其鈦白粉產能較2021年大幅增長近50%。
當前,龍佰集團在新增數個鈦產品項目,其中年產20萬噸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預計今年年底投入運營,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鈦白粉產能;20萬噸氯化鈦白粉及釩鈧等稀有金屬綜合回收示范工程項目預計在2025年底完成。
此外,龍佰集團在海綿鈦、鈦合金新材料以及選礦方面都有在擴產,預計在2023年-2024年密集投產。
不過,這些新項目回收期較長,預計需要5-8年才能實現投資回收。
對于龍佰集團來說,做出數年時間的犧牲所帶來的好處是,繼續增強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和市占率。畢竟,鈦白粉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且生產資格也是新晉者最高的門檻之一,這是留給龍佰集團很大的發展空間。龍佰集團有原料供應和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此番擴產利大于弊。
作為大熱的賽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可謂是牛股輩出。龍佰集團在加碼鈦白粉產能的同時,也對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游鋰電材料垂涎三尺。
在此次尋求港股上市前,龍佰集團就已向外界披露了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雄心勃勃的計劃,試圖培育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而磷酸鐵鋰、石墨烯負極材料和磷酸鐵,是龍佰集團切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著力點。
目前,龍佰集團籌劃了年產20萬噸電池材料級磷酸鐵項目、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年產15萬噸電子級磷酸鐵鋰項目,其中年產20萬噸電池材料級磷酸鐵項目(一期5萬噸磷酸鐵)、年產20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一期5萬噸磷酸鐵鋰)、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用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一期5萬噸石墨負極)已進入試生產階段或具備投產條件。
實際上,龍佰集團在鋰電材料領域的涉足是在“雙管齊下”。除了建產能,通過對外收并購和合作的方式成為龍佰集團快速切入鋰電材料的理想途徑。
鋰礦獲取方面:龍佰集團與河南豫礦開源礦業在坦桑尼亞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就開源庫礦業子公司在當地的一宗硬巖鋰礦探礦權開展合作;同時,與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礦產調查院合作,進行國內、外區域的鈦、鋯、石墨、鋰等礦產資源的整合、儲備、勘查和開發。此外,公司還計劃從公開市場采購含磷酸鹽的礦石。
技術和人才儲備方面:去年4月,龍佰集團收購了中碳新材料全部股權,獲得了石墨負極材料方面的人才和技術。
那么,大手筆進軍鋰電材料,龍佰集團此次跨界是否會出現消化不良癥狀?
實際上,龍佰集團具備了產業鏈方面的優勢,可以使公司在進軍鋰電材料少走很多彎道。
原材料方面,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由磷酸鐵、磷酸鐵鋰及石墨負極材料加工而成,磷酸鐵、磷酸鐵鋰的制作原材料,龍佰集團也具備了條件,其廢副產品硫酸亞鐵,富余產能燒堿、硫酸、蒸汽、氫氣等可直接或間接用于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生產,降低生產成本。
此外,在生產方面,龍佰集團在大化工模式有技術、設備及人才儲備,對鋰電材料建廠和生產有所幫助。
同時也要注意到,龍佰集團大舉進軍鋰電材料也與其他材料廠商和磷化工企業一樣面臨一些隱憂。
由于磷酸鐵鋰本身技術壁壘不高,不少傳統材料廠、磷化工企業以及其他行業的跨界者都紛紛轉型進場,磷酸鐵和磷酸鐵鋰環節未來不排除存在明顯的產能過剩,從而影響到龍佰集團鋰電材料業務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要在汽車動力電池市場扎根生長,有“鋰”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磷酸鐵鋰作為近兩年來迸發的領域,“磷”也必不可少。
在這方面,龍佰集團還是新手,需要對外找“礦”,給此次轉型吃下一顆定心丸。目前,龍佰集團正想方設法獲得鋰資源,當前主要需要對外采購;磷酸鹽礦方面,龍佰集團短期內也只能依靠對外采購。
未來,龍佰集團在鋰電材料市場能否邁出其在鈦白粉領域一樣的大步伐,還尚需時間去驗證。
作者:遙遠
作者|遙遠
編輯|sukie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