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總人口比例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13.5%。據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老年人口預計將突破3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我國康養產業空間巨大,保險業與大健康產業、養老產業融合發展有著天然優勢,支持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壯大商業養老體系是保險業普遍共識。
險企加速布局康養產業
近年來,不少保險公司將康養定為發展戰略方向,積極探索打造醫養康養有機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加速布局養老社區和產業。
“截至2020年9月末,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太平人壽等10家保險機構已投資47個養老社區項目,分布于北京、上海、海南、江蘇、廣東、安徽等20個省市區,總床位規模約84155張。”中國銀保監會資金部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監管處處長高建光在2020年底表示。
目前,險企正加速布局康養產業。中國平安近日發布“平安臻頤年”康養品牌及首個高端產品線“頤年城”,欲通過“金融+醫療+康養”結合的創新發展模式,整合公司金融、醫療與科技領域的優勢資源,布局康養產業。
此外,布局康養產業,平安集團副首席財務執行官兼集團戰略發展中心主任付欣談到,隨著國家深入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從“十四五”的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來看,破解醫療、健康、養老等康養難題,參與養老保障的三支柱體系的建設,保險業將承擔更重要的責任。在上述的背景下,中國平安推出了首個高端康養品牌——平安臻頤年,在進一步滿足中國當代養老和財務配置的同時,開啟全新康養時代。
記者梳理發現,除了中國平安以外,近期包括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多家頭部險企扎堆加速布局養老社區。
市場空間巨大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養老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養老健康產業進入發展黃金期。
目前,保險公司入局養老社區主要有重資產、“輕重并舉”以及輕資產三種模式。重資產模式下,保險公司開展經營活動的資產以自建或自購為主,健康管理服務獲取的前提是獲得不動產的使用權或產權;輕重資產相結合的模式是保險公司自建部分養老社區,同時與第三方簽約合作或者以股權投資養老機構。純輕資產模式,即通過第三方現成的養老床位數來實現資源互換。
多年探索和實踐,保險公司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逐漸縷出了清晰的思路。對接養老社區的大額壽險保單,拉動壽險保費的增長;通過投入建設運營養老社區,賺取運營收益。
天風證券分析稱,目前,核心城市高端養老需求增長迅速、供需關系不匹配,亦催生我國高端養老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投資機遇。國家對于養老產業的發展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而商業養老保險作為養老服務業的重要一環,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強,未來有望成為養老社區支付端重要的補充。
天風證券認為,養老產業和健康醫療產業是和保險最為契合的兩大服務體系。當前壽險的覆蓋度仍處于較低狀態,未來增長的重要來源之一是提升保險公司的服務覆蓋度,即延申保險產品上下游服務鏈,通過“產品+服務”的模式,提升保險產品差異化競爭力。
“服務”將成為差異化突破口
近日,大家保險啟動了中國城市養老服務與產業發展研究。大家保險集團與清華大學醫療服務治理研究中心等機構共同組成課題組,研究期間,課題組發現了一些特點(部分),如不同年齡和護理水平的人選擇的養老方式不同,例如活力老人選居家養老或旅居養老,但是對于半自理和護理老人更多選擇機構養老。在養老支付方面,依靠自己的人多于靠子女,除了退休金以外,保險等各類理財成為新型養老支付方式。在養老服務方面,對醫療與護理的需求是養老的核心需求,此外飲食與娛樂等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被重視。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表示,目前諸多險企均關注養老社區,除人口老齡化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數據值得關注,即目前我國養老第三支柱積累的資產占GDP比重不到10%,而美國占比為163%,數據差距恰說明我國未來養老保險發展空間巨大,發展趨勢則是保險加服務。
朱俊生認為,從客戶角度看,其對養老健康服務有較高訴求,這是諸多險企康養服務背后發展的基礎,養老社區對高齡、有基礎病甚至失能的客戶會提供醫療護理服務。從保險公司角度看,其產品較為單一且同質化嚴重較容易復制,由此服務則能成為差異化突破口,諸多險企也希望通過服務構筑核心競爭力。同時,保險屬于低頻消費品,諸多險企希望通過場景化的高頻服務來帶動低頻保險的消費需求。
未來,高質量運營養老金社區將增強保險公司的差異化競爭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