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三孩政策”出臺后,近期一系列促進居民生育的舉措接踵而至,相比于少數地區給補貼、優先配公租房等舉措,延長生育假、增加育兒假成為了普遍的政策。
公開數據顯示,在最近多個省份發布生育支持政策后,全國絕大部分省份女性產假加生育假提升至150天以上,部分地區甚至超過180天,并給3歲以下兒童父母雙方增設每年5~15天不等的育兒假。
各地密集發布鼓勵生育政策的原因是近年生育率的接連下降。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人口出生數連續四年下降,總和生育率已低于警戒線,且這一趨勢在今年仍未扭轉,貴陽、河南、安徽池州等地最近公布的出生人口數據、新生兒篩查或戶政出生登記等數據,都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一些地方的降幅超過一成。如人口大省安徽用“整體呈斷崖式下降趨勢”來形容出生人口,預測2021年出生人口為53萬,而2017年至2020年分別為98.4萬、86.5萬、76.6萬、64.5萬,年均兩位數下降,不容樂觀。
不過,雖說增加產假、育兒假可以部分解決小孩照看問題,對提振生育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增設假期間接導致所在企業成本上升,或者影響女性在職場的權益,那效果將大打折扣。
就目前而言,即便按規定繳納生育保險的職工假期工資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部分企業依然認為女性生育假期變相提高了企業成本,在用工、招聘時有意回避育齡女性。三孩政策和假期延長后,這一現象可能加劇。
生育假對職場女性的影響同樣是老生常談的話題。雖然一些地方的新政中明確提出,休生育假不影響晉級、調整工資、計算工齡。但生育者在休假期間的活由誰來干,休完假之后其崗位還在不在,這都是問題。不可否認的是,假期過長將影響女性就業,從長遠看不利于維護和發展女性權益。現代生活和工作節奏越來越快,育齡女性一旦較長時間脫離社會,恢復工作和身心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根據統計,生育一孩的職場女性大多能繼續工作,生育二孩后回歸家庭的比例明顯上升,如果生三孩,告別職場就占據多數。
換句話說,無論是延長產假還是增設育兒假,即便在政策強力推動下能夠享受得到,所受一個可能的后果是,育齡女性在就業市場上被“歧視”會加劇,而這又將進一步降低職業女性的生育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在就業市場上,中國女性的參與率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國家統計局曾披露一項數據,2018年,全國女性就業人員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3.7%。對很多職場女性而言,在考慮生育問題時,一個常見的訴求是,可以兼顧生育和事業,這既是為了在工作中追求自我價值實現,也是在高房價、高育兒成本壓力下,女性往往不得不參與“賺錢養家”。
因此,針對各地密集出臺的延長假期現象,應警惕將政策成本轉移到企業身上,讓育齡婦女擔憂職場歧視不敢生育。可行的辦法是政府財政切實分擔起相當部分的生育成本,通過減免稅費、補償企業雇傭成本,讓企業有意愿配合政策的落地。比如,可根據企業女性職工的生育情況,采取一定的稅收減免措施,對于生育二孩、三孩的員工,政府財政考慮承擔更高比例的休假期間薪資,彌補企業成本。
提振生育率務必以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為前提,體現男女平等,關鍵在于要讓女性實現家庭生活和職場就業兼而得之,如果只是讓女性休假,效果可能適得其反。這其中,企業的態度至關重要,不把政策成本轉移到企業是底線,只有切實平衡好個人、企業等各方的利益,才有助于提升居民生育意愿。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