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球抗擊疫情構成嚴重威脅的新冠新變異株“奧密克戎”(Omicron)近日在多國確診了越來越多的病例,醫生正在試圖發現感染了這種新變異株的患者產生的臨床癥狀有何不同。
根據南非醫學會主席安吉麗·庫切(Angelique Coetzee)醫生向媒體透露的信息,過去十天中,她所接觸到的大約30名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患者癥狀都比較輕微,沒有被要求住院的,其中大多數是40歲以下的男性,其中約一半患者沒有接種疫苗。
據庫切介紹,這些患者的癥狀表現大多是“極度疲勞”,此外還有肌肉酸痛、干咳或喉嚨發癢等,少數人伴有低燒;并且沒有大多數感染“德爾塔”(Delta)變異株的患者失去嗅覺或者味覺的癥狀。
她還提到,從醫學影像圖片來看,“奧密克戎”感染者的肺部影像與“德爾塔”感染者的影像也不一致,這也是“奧密克戎”感染者最初被忽視的原因。目前當地衛生機構正在對患者的影像學進行分析和研究。
“這并不是說新變異株不會導致嚴重的疾病,而是就目前而言,我們所接觸到的感染者還都是輕癥。”庫切強調,“但人們對這種變異株的危險性還知之甚少。”她還猜測,“奧密克戎”可能已經在歐洲流行。
第一財經記者向庫切發送郵件詢問最新的研究進展,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世衛組織周日表示,目前無法確定“奧密克戎”與其他新冠變異株相比,是否會導致更為嚴重的疾病。該機構稱,南非近期的住院率有所上升,但并不確定這是否與特定變異株感染上升有關。
世衛組織還表示,有早期數據顯示,新型變異株可能會增加新冠再感染的風險。
目前“奧密克戎”已經輸入歐洲多國。最新消息稱,由南非飛抵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的兩個航班新冠檢測呈陽性的61例確診患者中,有至少13人感染了新型變異株,更多檢測仍在進行。
法國政府發言人周日也表示,法國約有10例疑似“奧密克戎”病毒株感染者。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ECDC) 警告,“奧密克戎”已經對歐洲構成了非常高的風險。
不過在一些病毒學家看來,病毒的傳染性往往與致病性呈反向走勢。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教授的觀點認為,確實有一些跡象表明“奧密克戎”的傳播率可能更高,但是沒有跡象表明它的致病性提高了。
金冬雁認為,非洲國家平常基因測序做得比較少,現在最重要的是通過測序搞清楚“奧密克戎”的感染規模到底有多大,是否已經成為當地的流行株。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也認同金冬雁的觀點。他表示:“新冠病毒的變異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新冠的很多變種都沒有存活下來,即使是存活下來的部分變種,其中也只有極少數能夠成為優勢株。”
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疫苗專家、曾經發明了SARS疫苗的彼得·霍特茲(Peter Hortez)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常當我們注意到某一個變異株的時候,它事實上已經開始流行。但我們確實還沒有看到‘奧密克戎’變異株相對其他變異株而言,導致了更加嚴重的疾病。”
至于疫苗是否仍然有效,霍特茲認為,就像其他變異株會逃逸免疫一樣,疫苗很有可能仍然對“奧密克戎”部分有效,這可以在未來一兩周內通過實驗室數據得出結論。
目前多數觀點認為,新冠病毒能在免疫缺損患者體內不斷突變,給疫情防控帶來挑戰。金冬雁認為,這就意味著尤其需要對免疫缺損患者進行加強疫苗的接種,把這個群體先保護起來,使得他們產生足夠多的抗體,避免成為病毒變異的溫床。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