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NFT(非同質化通證)概念大熱。
Uniswap平臺的一雙襪子被拍出15萬美元;推特創始人最早發出的五個單詞拍出250萬美元;美國數字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全球頂級的佳士得拍賣行以6934.625萬美元的拍賣價成交,創下了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的第三高價。
與強調金融屬性的海外市場不同,國內聚焦IP版權保護和文化傳播,以可管控、有授權的聯盟鏈為基礎,不涉及虛擬貨幣交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NFT+數字文創”發展道路。
但是這條路并不平坦,如何確保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確保技術“脫虛向實”,既是當前區塊鏈技術運用規范和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制約合規NFT業務或應用能否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關鍵所在。
NFT技術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手段
NFT(Non-fungible Toke)是指非同質化通證,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
它是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內含若干規則與信息的具有不可復制、不可分割的唯一性數字(編碼)加密權益證明,每一個NFT都代表著特定數字藝術品或其限量發售的單個復制品,記錄著其不可篡改的鏈上權利,是實現版權保護、解決數字藝術品確權的一種有效和可靠的技術手段。
版權保護的核心既要對創作端的作者實現依法保護,也需要對使用端的用戶實現權益保障。對于作者的權益保護,依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主要是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和財產權。
人身權的核心是建立起作品與作者之間唯一的對照聯系,體現為署名權等權利。財產權主要是作者因其作品獲得報酬的權利。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打擊治理侵權盜版的重中之重或判定著作權利歸屬的核心就在于作品與作者之間關系的判定。
依托區塊鏈技術,發揮其不可篡改、記錄可追溯等技術特征,就能很好解決作品與作者之間唯一關聯性判斷的難度。
類似于NFT數字藏品或作品,相關作品發行的數量,用戶持有的情況,作者都可以知曉,也就是通過作品紐帶,讓作者與用戶(讀者或消費者)建立起真實的連接關系,也讓作品的正版性判定問題從根本上得以解決。
從這個角度來看,NFT技術在文創領域的深度和廣泛應用,對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激活文創作品價值,讓傳統文化與普通用戶更加貼近,將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脫虛向實才能讓NFT業務飛入尋常百姓家
國內開展NFT業務的代表公司是騰訊和螞蟻。
騰訊旗下PCG事業群推出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幻核”App,陸續上線“十三邀”、“萬華鏡數字民族圖鑒”等數字藏品;螞蟻鏈則推出“寶藏計劃”,陸續上線敦煌飛天壁畫、杭州2022亞運會火炬、中國航天神五飛船、越王寶劍等數字藏品。
但與此同時,一些人開始炒作數字藏品的價格,本是低價售賣的數字藏品動輒掛出高價,成為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的大障礙。
根據螞蟻鏈的規則,用戶在持有數字藏品滿180天后,可進行好友間的免費轉贈,但不得用于炒作、場外交易或任何商業用途,同時受贈方需要持有藏品2年以上方可再次轉贈。騰訊幻核也僅支持一次轉贈。
規則一方面是表明企業堅定反炒作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是肅清行業環境,給真正以收藏為本心的人營造一個健康的市場。
10月31日,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中國美術學院、央視動漫集團、湖南省博物館、螞蟻集團、京東科技、騰訊云等機構共同發布了業內首個《數字文創行業自律公約》,倡導行業健康發展,抵制炒作。
應該說,這份行業公約的發布算是“正當其時”。
作為一種新型技術或業態,NFT炒作亂象不可避免會上演,無論是嚴苛的轉讓規則還是行業自律公約的發布,其本質上都是為了給正規或陽光的NFT業務掃清道路,讓合規的NFT業務或作品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俊慧看網談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