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周的艱苦談判,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周六在延長了一天會期后終于達成協議,大會首次將化石燃料作為推動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這意味著未來各國都要努力尋求擺脫化石燃料的使用,也標志著化石燃料時代終結的開始。
此次氣候談判協議的達成經歷了最后一分鐘的波折。中國、印度以及其他依賴煤炭發電的國家對于談判協議的措辭提出修改建議,將原本協議中所用的“淘汰”燃煤使用,修改為“逐步減少”燃煤使用,一詞之差,給發展中國家換來了時間與空間。
對高質量原材料需求增加
未來能源、鋼鐵、交通等行業將成為減排的關鍵領域。中國行業協會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周五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中國對鐵礦石和煉焦煤等煉鋼原材料的需求將會放緩,并將逐步轉向高質量原材料的發展,以履行其氣候承諾。
目前黑色金屬行業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約15%,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對于煤炭和鐵礦石等行業提出了艱巨的任務,減排目標實現任重道遠。
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預計,隨著中國加強對環保及低碳的要求,對高質量鐵礦石的需求將逐漸增加,比如鐵礦石的替代原料廢鋼未來幾年的供應量會出現增長。
相比鐵礦石而言,廢鋼的碳排放量要少得多,更加清潔。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樹斌預計,到2025年,中國廢鋼利用率將從目前的22%上升至30%。與此同時,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表示,中長期焦煤消費量將下降,資源供應應保持相對穩定。
不過通過清潔技術制取的產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本會更高,因為綠色鋼材或者航空燃料等產品與傳統材料相比,從功能上來看是一樣的,這意味著很難找到買家。因此綠色制造的商業化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通過行業生態系統的共同推動。
西門子全球執行副總裁、西門子中國董事長、總裁兼CEO肖松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能源領域是中國國民經濟中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盡管中國過去十幾年在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不少成就,但未來在減碳進程中依然面臨煤電為發電主力、清潔能源產納不匹配、輸配電網中綠色產品普及率低等挑戰。”
綠色可再生能源價格有待下降
西門子在近日發布的一份《西門子中國碳中和白皮書》 中,針對能源、化工、交通等行業的減碳痛點指出,應從政策和市場兩個維度進一步推進能源電力體制改革,從煤炭為主的高碳能源發電結構轉向以清潔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結構。在技術創新上,可以采用可摻氫燃氣輪機等產品與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在中長期大力發展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系統與微網和智能電網等解決方案。
在交通領域,面對乘用車需求逐年增長、新能源汽車占比較低、新能源技術不成熟等挑戰,全球的汽車廠商已經開始合作探索混合動力技術和車輛輕量化技術,以降低整體油耗,并研究使用燃料電池、氫能源等清潔燃料技術來轉向電氣化、多元化和清潔化。
最近,這種趨勢也延伸到跨國車企與中國技術廠商的合作。本月早些時候,日本豐田汽車和中國燃料電池技術提供商上海重塑科技宣布合作,共同開發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豐田計劃在未來十年投資135億美元擴大電池產能,同時也在積極開發氫動力車輛。 按照日本的目標,該國將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
下個月即將于法蘭克福上市的戴姆勒卡車公司也正在探索重型卡車的電氣化發展路徑。戴姆勒卡車公司CEO馬丁·道姆(Martin Daum)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了電動卡車商業化的挑戰,他認為,電池驅動的卡車成本要比內燃機驅動的卡車成本高得多。
“如果綠色、可再生能源的價格下降,而排放二氧化碳車輛的公路運輸成本上升,那么就會導致電動重卡的成本逐步趨于平價。”道姆表示。他認為,無論如何,汽車制造商都必須“直奔零排放運輸”。戴姆勒卡車還計劃到2030年建立一個由150個加油站和5000輛重型氫燃料電池卡車組成的網絡。
國際能源署在2021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中,也將長途卡車運輸描述為需要“高功率充電和/或大型電池的先進技術”。在中國,以吉利為代表的汽車企業也在開發電動卡車,吉利的電動重卡預計2024年上市。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