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媒體報道,11月1日,第49屆日本眾議院選舉落下帷幕,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各獲得261席和32席,合計獲得293席,超過“絕對穩定多數”的261席,贏得本次大選,并繼續聯合執政,岸田文雄將當選第101代首相。
大選剛結束,岸田便于11月2日一早趕赴英國參加在格拉斯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以示其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的姿態。
但是,反觀此次日本大選,一向在西方主要國家的選舉中被熱議的、備受世界各國關注的氣候變化問題卻在大選中被忽略,各政黨聚焦的是新冠疫情以及疫后經濟恢復發展,高度關注的是貧富差距問題。
日本政黨和選民較少關注氣候變化
執政的自民黨總裁岸田文雄和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都將新冠疫情對策、疫后恢復發展經濟對策、經濟安全保障、增長與分配回良性循環以及外交和防衛等作為回應選民對大選訴求的主要政策主張,卻只字未提氣候變化問題。
參選的各在野黨也在此次采訪中提出了各自的重點政策主張,除日本共產黨提出的“四大變革”中包含氣候變化問題之外,其他在野黨均沒有涉及氣候變化問題。
再來看朝野政黨領導人競選辯論會,氣候變化問題雖然偶被提及,但并未成為主要論題。參加辯論節目的記者和有識之士關于氣候變化問題的提問,也很少得到呼應。
全世界高度關注的氣候變化問題在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大選中被有意無意地忽略,反映出日本選民更為關注的是當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10月31日進行的投票站出口調查結果顯示,選民投票最重視的政策:經濟、財政政策占31%;新冠疫情對策占22%;加強社會保障占20%;解決“政治與金錢”問題占7%;外交、安全保障占7%,沒有關于氣候變化的訴求。面對選民如此訴求,各政黨當然要順應民意,提出選民關注度高的對策主張,方能回應選民的訴求,從而取信于民,贏得選票。民調結果也折射出日本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關注度不高的現狀。
此次日本大選對氣候變化問題關注度不高,固然受上述選民訴求因素的影響,但是,各政黨為贏得選票一味順應民意,不主動提出氣候變化問題及其應對措施,不履行政治家應有的社會職責,恐怕是主要原因。
甚至還有政客在大選期間對氣候變化問題發表錯誤言論,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據日本媒體報道,10月25日,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在北海道小樽市與自民黨公認候選人一同進行街頭競選演說時稱,“現在,北海道變暖和了,因為平均氣溫上升了2℃以上,所以北海道的大米變得美味了”,“過去,北海道的大米被稱為‘麻煩的道大米’而賣不出去,現在的北海道大米非常美味。這歸功于農戶?還是歸功于農業協會?都不是,是因為氣溫上升了”。進而斷言,“因為平均氣溫上升了2℃以上,所以北海道的大米變得美味了。只寫地球變暖壞的方面,但其實它也有好的一面”。
此番言論一出,立即遭到批評,相關人士也出面反駁,澄清事實。
日本農民聯盟委員長大久保對于這種輕視生產者努力的言論表示譴責,認為“北海道大米在全國得到高度認可,是官、民、農團結協作的結果”。
北海道大學農業研究院的川村周三研究員從科研的角度澄清事實:“與溫室效應幾乎無關,品種改良、栽培技術、收割后的處理,這三點是北海道大米口感變好的關鍵”。據川村介紹,從1980年開始,農戶、農業協會、農業試驗基地以及相關研究人員就研究、試驗如何改良北海道大米,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才培育出耐寒的優質北海道大米。
自民黨總裁岸田文雄也趕緊出來“滅火”,在10月26日的BS富士電視臺的一檔節目中強調稱,“大米是因為每位相關人士不斷努力進行品種改良等,依靠這樣的日積月累才變得美味的”,認為麻生的言論“并不恰當,我感到很抱歉”。
麻生太郎的這番話雖然不能代表絕大多數日本政治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態度,但是,此次大選對氣候變化問題關注度不高與各政黨所聚焦的政策主張的誘導不無關系,各政黨或應檢討本黨對改變這種現狀應該做些什么。
作為執政黨總裁、政府首相的岸田文雄,在10月8日所作的施政演說中僅言及氣候變化問題,沒有提出具體的應對行動和措施。這恐怕也產生了消極影響。
日本企業高度關注氣候變化問題并付諸行動
與政界相比,日本的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則順應世界發展潮流,高度關注氣候變化問題,并付諸行動積極應對。日本藝術文化觀光專科大學教授中山俊之撰文指出,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已經成為許多大企業的日常用語。他所負責的某企業干部培訓研討班,將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在內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培訓課程和研討經營戰略的重要課題,要求參訓人員學習討論。
為什么與政界相比日本的企業界更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原因很簡單。企業經營決策若不考慮氣候變化的因素,將面臨融資困難的窘境,給企業發展帶來巨大風險,甚至倒閉。因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成為投資者的重要投資考量要素。
據《日經新聞》10月15日報道,從2022年4月開始,主板上市公司有義務公示其基于主要國家的金融當局設置的“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所建議的氣候變化風險信息。
國際清算銀行(BIS)2020年1月發布的題為“綠天鵝”的報告警告稱,氣候變化可能引發大規模金融危機,呼吁全世界的金融機構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投資政策的重要內容。這顛覆了金融機構投資決策只需考量物價和金融資產等要素的穩定性這一傳統融資政策。
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法國安盛公司的CEO于2015年就指出,“(地球)溫度上升2℃,或許尚可維持保險業務。但是,如果上升4℃,將無法再做保險”。他預測,氣候變暖導致自然災害頻發,保險公司將為此付出巨額保金,威脅正常的損保業務,甚至波及幾乎所有的經濟活動。
從以上三個事例不難看出,全世界的投資者早已感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壓力,這樣的壓力已經傳導給了日本的企業,使其不得不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和模式,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將SDGs和ESG貫徹到企業經營的始終。
積極而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世界發展大趨勢,順勢者昌,逆勢者亡。事關生死存亡,日本的企業界只得先于政界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企業的行動或能提高日本全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度,抑或能敦促日本的政治家和政府也積極行動起來。
據日本共同社11月4日報道,盡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表示,在此前已經宣布的5年內通過官方和民間途徑向發展中國家提供600億美元援助的基礎上今后5年再追加100億美元,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并重申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和決心。但是,日本仍然被頒發了“石化獎”。
由全球環保團體組成的“氣候行動網絡”向全球氣候變暖方面態度消極的國家頒發“石化獎”。此次頒發給日本的理由是,岸田沒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首腦級會議上表明廢除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燃煤火電具體路線。
日本政府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4日的記者會上就此反駁,強調岸田首相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宣布的援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得到了眾多與會國家的高度評價和歡迎”。
促使日本社會提升對于氣候變化的關注度,此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或能產生影響。
(作者系大國策智庫高級研究員)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