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國家醫保局與包括諾華、拜耳、賽諾菲、史賽克等外企簽下價值高達470億元的進口藥品和耗材采購訂單,通過簽約釋放了支持進口醫藥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鮮明信號,也堅定了外資企業提供更多醫藥產品、分享中國市場機遇的信心。
跨國藥企也重申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加強中國的研發投入和開放創新步伐。諾華預計在2020至2024年的五年間,在中國遞交超過50款新藥申請,并計劃在2024年實現超過90%的中國新藥注冊與全球同步;葛蘭素史克(GSK)也制定了“中國先行”的計劃,在與全球保持“同步研發”的同時,針對中國患者需求“量身定制”藥物研發。
進博會期間,GSK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靶向人白介素-5抗體生物制劑美泊利珠單抗亮相,未來也有望進入中國市場,使中國患者受益;諾和諾德研發的人白介素-6抗體ziltivekimab(澤韋奇單抗)注射液也已經獲得了中國國家藥監局審評中心(CDE)的臨床試驗模式許可。
GSK副總裁、中國臨床研發負責人籍納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益于近年來中國整體新藥研發環境的飛速發展,以及藥品監管機構、醫療合作機構能力的不斷提升,GSK在中國研發的布局正在提升一個新的高度,我們打破了以往針對一個人群或者針對一個產品的研發思路,從整體的健康策略出發,在疾病治療和預防領域實現雙線并行策略。”
除了新藥研發進展外,跨國藥企正在加大中國的基礎研究與創新投入。在進博會上,諾和諾德與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啟動合作,成立“心血管代謝學院”,探索以患者為中心、多學科合作的標準化診療模式,進一步推動心血管代謝疾病綜合管理的規范化。該項目計劃在一年內覆蓋約300家醫院的約4000位醫生。
諾華也與張江集團正式簽署諾華中國生命科學開放創新平臺合作備忘錄,利用其全球創新生態資源,孵化并加速醫藥健康、生命科學及其他領域的創新項目,推動上海及中國生物醫藥生態圈建設。
諾華集團(中國)總裁貝德年(Dan Brindle)表示:“諾華中國生命科學開放創新平臺是諾華中國研發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將成為諾華推動在中國研發創新的新動力。”
在加速中國臨床研究方面,諾華與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合作推動轉化醫學和真實世界研究領域的發展,通過真實世界證據獲得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信息,加速監管機構決策藥品審評審批,盡早惠及中國患者。
上個月,由生物醫藥智庫Deep Pharma intelligence(DPI)發布的全球首份真實世界研究人工智能行業報告預測,未來三年,AI驅動下的中國真實世界研究(RWS)市場規模年增長率將達到40%,超過隨機對照試驗(RCT)。到2024年中國RWS市場規模將達到176億元人民幣。
報告進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支持的大數據分析有助于發現特定群體的藥物事件關聯,改進了檢測和風險效益評估,能將篩查成本降低80%。報告同時明確,中國將把傳統中藥研發視為真實世界研究的重點之一,由此產生的真實世界證據(RWE)可提交給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藥物審評中心(CDE),作為藥物和設備審查和批準的相關證據,并可在國內用于支持藥物開發和監管決策以及其他科學目的。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