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芬蘭企業告訴我,去年是他們在中國運營得最好的一年,對于今年也同樣看好。”芬蘭駐滬總領事何朗明(Pasi Hellman)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以下簡稱“進博會”)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何朗明介紹說,一如往年,像諾基亞和科尼起重機這樣大型的芬蘭企業依舊飽含熱情地參加本屆進博會。
不過他也特別提醒第一財經記者,雖然像諾基亞這樣的芬蘭企業和品牌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但芬蘭參與進博會并不止于此。他還特別提到,今年有八家芬蘭的初創企業被主辦方選中,首次在創新孵化專區集中展示,“這是芬蘭企業參與進博會的新方式”。
八家初創企業首次參展
何朗明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這些初創企業所涉及的領域,既有時下熱門的低碳產業,也有芬蘭具有優勢的信息和移動產業,還有智能制造業和物聯網等。
據進博局介紹,入駐創新孵化專區的企業為境外注冊的小微企業,產品、技術和服務在所屬領域具有創新引領作用,較現有產品、技術或服務有明顯進步和創新。有關展商表示,進博會為創新企業搭建展示、交易的平臺,孵化專區讓尖端產品和技術能夠找到市場、催化成長。
芬蘭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之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芬蘭經濟曾陷入嚴重衰退,但憑借對科技和研發的大力投入,芬蘭向“知識型經濟”成功轉型,信息和通信技術成為支柱產業,涌現出大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扭轉了危機。
當前,芬蘭政府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專門擬定國家創新戰略,作為國家未來發展主戰略之一。該戰略一個主要目標是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良好運營環境,支持中小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快速發展,以更快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成長型企業。如今,創新合作已成為中芬兩國經貿合作最具潛力領域之一。
除芬蘭的“大廠”和初創企業外,何朗明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還有不少芬蘭食品企業在歐盟食品展臺集中展出。何朗明坦言,受到疫情管控措施等影響,今年芬蘭參加進博會的企業和人員有所減少,他期待隨著疫情好轉,這一狀況能夠得到改變。
中芬經貿合作
在2020年,中國和芬蘭剛剛慶祝了建交70周年,芬蘭是最早和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中國駐芬蘭大使陳立在2020年10月撰文指出,芬蘭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政府間貿易協定的西方國家,兩國之間的第一次商業交易始于1951年。
對于當前在疫情下的中芬經貿關系如何,何朗明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雙邊貿易在逆境中得到了增長,芬蘭與中國的進出口得到了一定比例地增長,但從中國的進口增長速度更快。
據芬蘭媒體報道,芬蘭對華出口增長的一大亮點是食品,得益于奶制品和豬肉出口的拉動,在2020年中國一躍成為芬蘭食品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國,緊隨鄰國瑞典之后。
雖然整體經貿得到發展,但何朗明也不無遺憾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旅游業等行業還是在疫情中遭受重創,他說,“在疫情前,中國旅客可是以兩位數的比例增長的”。
不過隨著疫情整體改善,何朗明也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了積極的發展趨勢,他說今年領事館重新向中國新留學生發放留學簽證和居住許可,在秋季新學期開學,芬蘭的大學很高興看到有新的中國留學生加入。他希望在不久之后,在中國求學的芬蘭留學生也能夠重返校園,繼續學業。
在疫情中,芬蘭政府迅速行動,在歐洲較早采取封鎖等管控措施,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被譽為歐洲國家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優等生”。 隨著疫苗覆蓋率達到了全部人口的80%后,芬蘭政府逐步取消了各種防疫限制措施,但此后芬蘭確診數量明顯上升,芬蘭的抗疫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對此何朗明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即便是在疫情的高峰期中,芬蘭社會和經濟也證明具有相當的韌性,在今年,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傷害已經明顯降低,經濟已經迅速反彈,并增長強勁。芬蘭政府當前的策略是,“盡可能地保持社會開放,但在同時也會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他說。
芬蘭財政部在今年7月預測,雖然經濟形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出現較大波動,但積極跡象明顯,出口和投資前景向好。芬蘭的經濟增長在 2021 年將回升至 2.6%,并在 2022 年回升至 2.8%。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