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防控措施的實施,一方面讓流感四大主要流行株中的B/Yamagata譜系在全球監測網絡中缺位,但另一方面,同為呼吸道傳染病的結核病防治卻沒那么幸運。
由于新冠疫情的防控,2020年,超40%的結核病患者沒有獲得治療,結核病死亡人數出現15年來首次上升,上升了5.6%。這一現象與全球終止結核的目標背道而馳。新冠大流行導致的基本衛生服務中斷,開始破壞多年來在防治結核病方面取得的進展。
圖表來源:《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 (下同)
新冠大流行加劇結核疫情
從中國國家衛健委近十年來發布的1-11月全國醫療服務情況看,一直保持增長趨勢的全國診療次數,在2020年出現了首次下降,其下降幅度達到11.5%。這對依賴面對面的傳統醫療模式生存的醫療機構以及需要得到醫療服務的患者來講,都是致命的傷害,結核病尤其嚴重。
“結核病的發現、診斷和治療,都需要通過傳統醫療服務模式進行,互聯網醫療的服務還不能滿足這個疾病領域的需求。因為防控措施的限制,很多人不能去醫療機構做結核桿菌的檢測、化驗,減少了對結核病患者的發現,后續的治療更是受影響。”一位結核病專家表示。
這種情況在全球都如此。10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約有150萬人死于結核病,相比2019年增加了10萬人;全球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的結核病死亡數從2019年的121萬增加到128萬,這是自2005年以來結核病死亡數首次出現增加。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在結核病診斷和治療方面,目標達成進一步偏離軌道。一個最突出的現象是,結核病病例報告數大幅下降。全球2020年數字較2019年下降18%,當年新診斷報告結核病病例數下降到2012年的水平,倒回去了8年。
“全球只有不到60%的患者獲得了治療和關懷服務,也就是說2020年在總共發病人數990萬人里有410萬人沒有得到診斷,或者診斷沒有報告到國家結核病防治系統,而沒有得到治療服務。獲得治療的人數從2019年710萬下降到2020年的580萬。”陳仲丹表示。
新冠大流行不僅減少了發現、治療結核病患者的人數,也讓更多的新發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未得到診斷,從而沒有獲得治療。
“在2020年這一年,有30萬的耐多藥患者沒有被發現和治療,主要在中國、剛果金、印度等。”陳仲丹表示。
據陳仲丹介紹,從2012-2019年(耐藥結核的治療到2018年),結核病治療成功率都在緩慢地上升。
但疫情之后,當前治療人數、預防人數和經費投入,與全球聯合國結核病高級別會議上制定的2018-2020年目標,正在背道而馳。
結核防治經費下降一半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結核防治經費方面,2020年出現了下降,當年經費投入不如目標經費的一半。
結核防治經費的多少不止關系到結核病的基本服務預防和診斷治療,還關系到結核病患者沉重的經濟負擔,相當比例患者出現了災難性支出。
因結核導致的家庭災難性支出指的是,個人自付費用占家庭年收入的20%以上。陳仲丹表示,所有的結核病患者中,有47%出現了家庭災難性支出,而耐藥結核的病人承受著更大的經濟負擔,有87%耐藥/耐多藥患者出現了家庭災難性支出。
經費的下降,還將影響著結核防治技術的創新和突破。
根據全球終止結核病的目標,2025年之前需年均下降10%,2025年以后需年均下降17%,而現在的下降水平只有2.2%。
根據俄羅斯、南非及一些歐洲、美洲國家的經驗,如果把現有的防治技術用好,包括預防性治療、早篩、早治、早診、社區參與以及和衛生系統更好地銜接,下降速度可達到10%。不過,陳仲丹認為,如果沒有更好的診斷技術、新藥、治療方案、疫苗問世,2025年以后實現發病率年均下降17%不太可能。
最近幾年,在結核病領域的一些診斷技術進展較快。截止到2021年8月,WHO已經批準了20個新的診斷技術,尚有13項診斷技術正在進行評估,19個診斷技術已經問世沒有評估,25個在研發之中。在藥物方面,對敏感結核、耐多藥結核以及結核感染治療的25個藥物已經進入到臨床試驗,其中有兩個藥已經進入快速評審通道,一個藥最近已經被美國FDA予以批準。疫苗方面,進入到臨床試驗有14個疫苗。
終止結核病戰略仍存在一系列的挑戰。陳仲丹認為,首先,病例發現不足。其次,衛生系統方面還存在著一系列的薄弱環節,不能適應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包括:地方衛生系統薄弱,全面健康覆蓋進展緩慢等。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