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今年四季度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現的企業所得稅和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及隨其附征的城市建設維護稅,以及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和合伙企業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實行階段性稅收緩繳。預計此舉可為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緩稅2000億元左右。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議題再次聚焦中小微企業,是近來連續三次部署支持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措施。其中的重要背景是,當前,受疫情、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沖擊,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經營壓力加大。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中小微制造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又是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活躍市場、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家通過出臺階段性“緩稅”等舉措,可以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有利于穩住就業,對穩住我國經濟基本面有重要意義。這也不是一時之策,此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要抓緊研究下一步對市場主體的規模性減稅政策,適時有針對性加強宏觀預調微調,回應市場主體關切。
首先要看到,“緩稅”等是紓困措施,對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中小微企業來說尤其如此。2020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民營企業新增減稅降費占70%左右。得益于減稅降費政策作用,2020年民營企業銷售收入稅費負擔率同比下降9.5%。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今年出臺實施的減稅降費政策,預計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將超過7000億元。
當前許多中小微企業面臨著成本上升和需求不足等困難,經營壓力很大,通過稅收緩繳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但渡過難關不是目的,重要是通過“緩稅”等一系列措施保住這些市場主體,進而促進其轉型升級。從這個角度上說,“緩稅”等措施既是紓困,更是激勵。這次的出臺的政策是“緩稅”,而不是免稅,相當于國家給相關市場主體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但這筆“無息貸款”將來還是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償還。這就是國家對中小微等市場主體給予的厚望。
面臨著疫情等多方面的沖擊,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對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弱就弱在這些市場主體缺少核心競爭力上。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企業都像華為那么巨大,但企業雖小,卻有自己手中的“金剛鉆”,這是中小微企業將來要發展的方向。這樣的企業也就不需要國家頻頻出臺措施紓困,反而會為國家大局做出貢獻。
2019-2021年的三年間,工信部已經連續公布了三批“專精特新”企業名單,合計有4762家企業上榜,包括596家單項冠軍企業,帶動各地培育省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要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月份,重點針對“專精特新”企業上市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宣布成立。
國家正在為這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小巨人”企業搭建更廣闊的發展平臺。中小微企業要以“專精特新”為方向,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把企業打造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這是發展方向。
總之,通過“緩稅”等措施對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進行紓困,只能是特定階段的具體行為,中小微企業等要立足,必須有長遠的規劃和實施。國家更大的冀望是幫助這些企業渡過難關的同時,這些企業更有自身特色、更有競爭力大。這需要國家政策和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對這些企業來說,不能光考慮“渡過年關”,更要在國家政策“供暖”的同時考慮明春怎么干。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