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10月26日)上午舉行的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副市長張為介紹了本屆論壇籌備進展等相關情況,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易繼勇介紹了我國航運發展有關情況。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董愛華,上海市虹口區委常委、副區長周嶸出席新聞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2021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部共同主辦,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中遠海運集團、中國東方航空集團、上港集團、上海機場集團等承辦。首屆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以“開放包容,創新變革,合作共贏——面向未來的國際航運業發展與重構”為主題,將于11月3日—5日在虹口區北外灘舉行。
背景和目標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全球經貿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化,航運業也面臨跨時代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舉辦“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旨在通過加強國際航運業交流合作,推動航運業可持續發展,更好發揮航運業在全球貿易中橋梁和紐帶作用,進一步促進世界經濟與貿易的健康發展。
自上世紀90年代起,經過20多年發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11年位列世界第一。目前,上海已開啟從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邁步的新征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上海致力全面提升航運服務能級,加快打造便捷高效、功能完備、開放融合、綠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的航運樞紐。
通過“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這樣頂級的國際航運交流平臺,向世界推介“上海航運”服務品牌、發出“上海聲音”,以便更好融入國際航運治理體系。將“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打造成為全球航運領域重大問題的交流平臺、國際航運業治理規則和規范的孵化平臺、中國和國際重大航運政策的發布平臺以及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展示平臺。
活動安排
1、主要議程。論壇由開幕式、1個主論壇、2個平行論壇和5個專題論壇構成。其中,主論壇將邀請交通運輸部、上海市分管領導,聯合國以及國際海事、民航相關組織負責人、知名經濟學家進行主題演講。兩個平行論壇即“國際海運論壇”和“國際航空論壇”,將圍繞“全球經貿變局下:航運之變及應對” “全球航空業可持續發展之道”兩個主題,邀請航運業界及產業鏈各方專家和代表交流探討、分享思路、凝聚共識。五個專題論壇將聚焦航運相關綠色、智能、安全、法律和金融保險等領域開展對話交流。
2、預期成果。本屆論壇將舉辦一系列簽約活動和合作項目。主論壇上,除重量級嘉賓演講外,將發布《2021上海倡議》,呼吁全球航運界協調行動,共同實現智能、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合力應對疫情,為全球經濟復蘇貢獻力量。同時,還將圍繞航運經濟、港口發展和節能減排等發布一系列重大成果。
本屆論壇將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主要成就
航運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通國際的重要橋梁,承擔了中國95%以上的國際貿易運輸,是重要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和服務性產業,也是支撐我國全方位、全領域、深層次、高水平對外開放、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領域。近年來,我國航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一是船隊、港口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到2020年底,我國海運船隊控制運力規模達到3.1億載重噸,居世界第二位。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經營船舶運力規模分別已經達到全球綜合類航運企業第一位和第二位。我國已成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的國家,海運服務網絡聯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港口。港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分別占8席、7席。
二是航運競爭力明顯增強。國際海運業實現全面對外開放,依托自貿港、自貿區開展了一系列航運制度和政策創新并向全國復制推廣,運輸便利化水平顯著提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航運交易、航運金融保險、海事仲裁、航運和法律信息服務等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航運“軟實力”不斷增強。2020年在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首次躋身世界排名前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顯著提升。大連、天津、廈門等區域性航運中心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
三是科技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北斗系統正式納入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成為繼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后第三個被國際海事組織認可的海上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實現自主集成創新的重大突破。港口機械、海上大深度飽和潛水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交通裝備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至2020年,累計建成自動化集裝箱碼頭9個,在建7個,涌現了時代楷模“連鋼創新團隊”,引領世界智慧港口新潮流。
四是綠色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深入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水水中轉、江海直達運輸,推動集裝箱和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由公路向鐵路和水運轉移。2020年,港口集裝箱完成鐵水聯運量687萬標箱(TEU),“十三五”期年均增長23%。加快船舶排放控制區建設,開展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干散貨碼頭粉塵專項治理等工作,積極推進“碧海行動”,鼓勵港口和船舶應用新能源、清潔能源,推進港口岸電建設及使用,主要港口五類重點專業化泊位岸電設施覆蓋率約75%。
五是水上安全監管及救助能力持續提升。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水上交通領域風險管控。發布《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設工作方案》,加快構建“多維感知、高效協同、智能處置、優質服務”的現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動態管控新格局。安全應急通信覆蓋水平和保障能力繼續提升,船舶動態監控管理與服務更加高效。海空立體搜救體系基本建立,重點水域沉船整體打撈能力和水下機械掃測作業能力全面提高。
六是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我國已連續16次連任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參與國際海事合作的深度、廣度得到大幅提升,在國際海事規則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貢獻明顯提高。2019至2020年,中國向國際海事組織(IMO)各委員會/分委會提交提案123份,年均超60份。
七是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保通保暢工作。疫情以來,修訂印發了船舶船員、港口及其一線人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嚴格落實高風險崗位人員疫情防控。行業高風險崗位人員疫苗接種實現應接盡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主要港口始終保持正常運轉,遠洋貨輪晝夜穿梭,全力保障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體現了中國擔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