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5日舉辦的“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陳斌表示,以往在汽車供應鏈上并未引起足夠重視的芯片,卻對我國汽車產銷產生巨大的影響,今年5~9月我國汽車產銷已經連續五個月同比下降。按此推測,全年有可能減產近200萬輛。
陳斌同時指出,芯片短缺帶來的影響,還波及到我國手機、機床、家電、筆記本電腦等制造業諸多領域,一些高端芯片的短缺甚至波及到我國測量、控制、試驗、檢測等儀器儀表行業,成了制約我國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絆腳石”。
“我們是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連續十幾年汽車產銷量世界第一,但是一個‘芯片’就可以影響我們一年幾百萬輛汽車的產銷,汽車供應鏈生態如此脆弱,是我國制造業供應鏈生態脆弱的集中反映。”陳斌表示,令人擔心的還有工業傳感器、基礎工業軟件、特種原材料、精密儀器儀表等一系列供應鏈上嚴重依賴進口的產品,一旦出現天災人禍,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影響。
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每一個行業都能拿出在國際上也毫不遜色的標志性產品來;但在相關行業看來,只要是涉及到機電儀一體化跨界融合的產品,涉及到制造、材料、信息技術融為一體創新發展的高端裝備,與行業所需相距較遠。
比如制造行業的人士認為機械行業在專用生產設備、專用生產線、專用檢測設備重視不夠,精力都放在重大技術裝備和通用設備上,致使企業生產線上所需關鍵設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在汽車領域尤為突出;電子信息行業不重視基礎元器件的制造和基礎工業軟件的研究開發,重點都放在消費類電子和信息產業的應用端上,致使芯片、傳感器等工業用高端基礎元器件和開發軟件幾乎全部進口。
而電子信息產業的人士卻認為,這些產品已經是全球化的商品了,即便花費巨大成本成功研發出來,可能也沒有人愿意采用新產品,而是到國際市場上采購成熟產品。搞創新的企業投入產出比太低,所以至今仍然難以破局。
陳斌在發言中還談到,一些制造業界人員議論,部分國產產品質量不可靠、精度不高、壽命不長,與原材料水平有著很大關系。鋼鐵、有色金屬等原材料行業只重視建筑材料、電線電纜、鋁合金門窗等量大面廣的產品生產,要求不高但經營效益好。而裝備制造業行業所需的關鍵特種材料,由于參數要求高、需求量又少,原材料企業難以承受高昂的研發和制造成本而不愿涉足,幾乎都依靠進口。
供應商技術進步需要在實踐應用中不斷改進完善,但得不到用戶的信任與支持,創新開發的產品卻往往被要求技術指標與國外相同,價格、周期卻大大低于國外供應商。用戶方總感覺國內產品與國外相比有差距,同時擔心出現問題被追責,能進口則進口。
“由此可見,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反映出的供應鏈上所有的斷點、堵點、難點及短板現象,歸根結底都是由于行業間融合發展缺失,協同創新不夠造成的。我們在以往的發展過程中不重視生態協作,缺乏構建供應鏈生態的協作能力。”陳斌說道。
他認為,汽車供應鏈生態的脆弱,折射出我國制造業在構建供應鏈生態上最大的障礙是體制障礙,缺乏融合、缺少協同,缺失信任。部門有界限,行業有壁壘,企業有圍墻。因此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各相關行業、各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破除傳統的思維觀念,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通力合作,協同創新,打通部門界限、打破行業壁壘、打開企業圍墻,融合發展、協同創新,打造汽車供應鏈新生態。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