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5日),我國首個大型海上智能油田建設項目——秦皇島32-6智能油田項目全面建成投用,項目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北斗等信息技術為傳統油田賦能,實現流程再造,在渤海灣打造了一個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油田。
秦皇島32-6智能油田項目通過物聯網技術,在2個足球場大小的油田生產平臺上安裝了400余個智能攝像頭、26000多個數據自動采集點,24小時實時獲取生產數據,每秒鐘可采集10萬余條數據信息,每年產生6TB的數據量。這些實時的生產數據,匯總形成大數據湖,從而實現預警診斷、主動優化和輔助決策等智能化管理。
秦皇島32-6還配備了智能安全管理系統,通過應用UWB定位、AI人工智能識別、角位移感知等技術,融合三維數字引擎實現海上平臺人員精準定位、視頻智能報警、風險分級管控、應急狀態聯動,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漏洞自動報警,實現安全管理智能化。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陳寶潔介紹,“我們采用先進的技術平臺,將信息技術與油氣生產核心業務深度融合,使秦皇島32-6這個20年的老油田具備了全面感知、整體協同、科學決策和自主優化等顯著的智能特征,將帶來30%的生產效率提升,提升產量的同時降低操作維護成本5~10%,減少用工20%”。
作為行業內的開創性示范項目,該智能油田管理系統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組總計編寫了130多萬行代碼,形成了8大核心技術,構建了100余組算法模型,開發了1600多個業務功能點,涵蓋了生產運行全業務鏈條,項目獲得29項知識產權。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賦能下,秦皇島32-6智能油田管理平臺實現了油藏、注采和設備設施的智能化管理以及遠程操控管理,從而實現海上油田無人化少人化、油藏研究可視化、生產運營協同化、戰略決策科學化,進而推動生產方式轉變和管理流程優化,構建“智能、安全、高效”的新型海上油氣開采運行模式。
“中國海油將充分利用岸電建設鋪就的信息高速公路,加快智能化步伐。在今年試點探索的基礎上持續優化、全面推廣。到2025年,我們預計投入24億元人民幣,初步完成全集團范圍的智能油田建設。”中國海油科技信息部副總經理陳溯透露。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