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債市是否存在四季度“魔咒”?
四季度來臨之際,債市震蕩調整,市場對債市出現“變盤”的擔憂加劇。8月中旬以來,債市一改單邊下行態勢,波動明顯加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87%附近震蕩調整近2個月,多次出現單日上行或下行超過3BP的情況,10月8日更是單日上行3.6BP,重回2.9%以上。近期,美債利率的大幅上行、國內通脹預期升溫等,進一步加大市場對四季度債市調整甚至轉熊的擔憂。
回溯歷史,債市在四季度走強和調整的次數大體相當,并不存在明顯的變盤“魔咒”。2002年以來,債市四季度走強和調整的次數分別為8次和7次,還有4次震蕩。最近10年四季度走強和調整的次數均為4次,其中2011年、2014年、2015年和2018年四季度債市明顯走強、10年國債收益率平均下行約40BP,2012年、2013年、2016年和2017年出現調整、收益率平均上行30BP左右,其余年份以震蕩為主。
即使債市在四季度出現調整,也并不一定意味著大熊市的開啟,有時反而是在孕育新一輪機會。2011年以來的4次四季度調整,只有2016年四季度調整開啟了大熊市;2012年四季度調整后,債市直到下一年年中才開始大幅調整;而2013年和2017年四季度調整后,債市隨后進入“長牛”。債市在四季度4次走強,有3次隨后仍延續相對強勢;2019年和2020年四季度震蕩市之后,債市重新走牛。
二問:以史為鑒,債市四季度表現的核心驅動?
債市在四季度走強,多伴隨經濟基本面走弱,調整多出現在經濟企穩階段,但經濟企穩并不必然帶來債市的明顯調整。四季度市場交易影響因素較多,不僅要判斷下一階段宏觀形勢,還往往面臨流動性、年底調倉等擾動,使得機構容易“糾結”。2010年以來債市四季度走強,多對應經濟明顯走弱,2011年、2014年和2018年較為典型;債市明顯調整多出現在經濟企穩階段,但2019年和2020年四季度經濟企穩,長端收益率先上后下、最終的變化幅度有限。
債市表現不同的核心在于流動性,流動性平穩寬松下,債市均會保持相對強勢。四季度債市表現與經濟基本面并非完全一一匹配,關鍵差異在于流動性,例如,2013年四季度經濟已出現走弱跡象,但表外業務收縮帶來的流動性緊張,使得機構仍需要承受“黎明前的黑暗”;2015年四季度經濟已出現企穩跡象,流動性持續低位穩定,長端收益率持續下行。
機構行為方面也有變化,杠桿行為強化債牛,杠桿高位回落往往對應債市調整。2015年和2018年四季度,流動性平穩寬松下,機構“滾隔夜”杠桿行為明顯增多,隔夜質押回購成交占比觸及88%的高位,一度高達90%以上,使得債市表現一度對基本面不敏感,推動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相反,2016年、2017年、2019年和2020年四季度,資金成本抬升、杠桿回落,債市明顯調整。
三問:展望未來,債市將如何演繹?
當前宏觀形勢,與2018年四季度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但收益率水平偏低,使得市場行為更加謹慎。兩個階段均經歷了信用環境持續收縮、信用風險加速暴露,地產和出口兩大動能走弱下,經濟加速回落的風險上升,供給收縮(2018年非洲豬瘟導致豬肉供給收縮,當前原材料供應短缺)帶來部分商品價格大漲、推升通脹預期,同時貨幣流動性環境持續寬松、“資產荒”凸顯等。然而,當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只有2.92%,遠低于2018年10月初的3.62%左右的水平。
多重目標下,貨幣流動性環境仍有進一步寬松的必要,繼續對債牛形成有力支撐。2013年、2016年和2017年四季度債市調整,均緣于防范金融風險下,貨幣流動性的收緊。眼下,政策要服務于經濟、防風險等多重目標,傳統動能的加速走弱,疊加限電限產等影響,經濟加速回落的風險上升;原材料大幅漲價,使得原本尚未完全從疫情影響走出的中小企業生存更加困難;地方債務和地產債務風險的加速暴露,加大金融風險等,均需要寬松的貨幣流動性環境“呵護”。
重申觀點,債牛基礎牢固,不要輕易下車,調整或提供加倉機會。我們在《堅定債牛不動搖》中指出,當前與過往存在三大不同,調結構、防風險政策持續推進對傳統引擎的硬約束、“資產荒”現象持續時間或比較久、多目標下的貨幣流動性中性偏松,均對債市形成有力支撐。經濟潛在增速已然下臺階、徹底告別6%時代,與之相匹配的合意社融增速或在10%~11%附近;與“新基準”相匹配,“合理”的利率中樞也已下臺階,長端收益率波動區間也隨之下移,不宜簡單套用疫情前的分析基準。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
(1)債市在四季度走強和調整的次數大體相當,并不存在明顯的變盤“魔咒”。即使債市在四季度出現調整,也并不一定意味著大熊市的開啟,有時反而是在孕育新一輪機會。
(2)債市在四季度走強,多伴隨經濟基本面走弱,但經濟企穩,并不必然帶來債市明顯調整。四季度債市表現不同的核心在于流動性,只要流動性寬松,債市均會保持相對強勢。
(3)當前宏觀形勢,與2018年四季度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但收益率水平偏低,使得市場行為更加謹慎。往后看,貨幣流動性環境仍有進一步寬松的必要,重申觀點,債牛基礎牢固、不要輕易下車。
風險提示:
債務風險暴露,調控政策變化。
(趙偉系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