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最新發布的《2021年大宗商品依賴狀況報告》(下稱“報告”)顯示,約三分之二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容易受到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等經濟沖擊的影響。
報告顯示,在過去十年中,對大宗商品產生依賴性的國家和地區從2008~2009年的93個增加到2018~2019年的101個。根據UNCTAD的定義,當一個國家商品出口總額的60%以上由大宗商品構成時,就構成了該國對大宗商品出口的依賴。
報告還顯示,2018~2019年,全球大宗商品出口的名義價值達到4.38萬億美元,比2008~2009年增長了20%。
UNCTAD大宗商品負責人努庫輪茲扎( Janvier Nkurunziza)表示:“對大宗商品的依賴使這些國家和地區更容易受到負面經濟沖擊,可能對出口和財政收入產生負面影響,并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UNCTAD在報告中發現,2008~2009年依賴大宗商品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2018~2019年仍然如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商品依賴現象通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根據UNCTAD的統計,在2018~2019年期間被視為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101個國家和地區中,有87個是發展中國家。此外,在這101個國家和地區中,有38個國家和地區依賴農產品出口,32個國家和地區依賴礦業出口以及31個國家和地區依賴燃料出口。
報告指出,非洲和大洋洲對大宗商品出口的依賴程度尤其值得注意,在這兩個地區,均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依賴大宗商品出口,占其商品出口總收入的70%以上。
其中在中非和西非,這一比例尤其高,約為95%,除中非共和國外,所有國家在2018~2019年都依賴大宗商品出口。
南美洲的所有12個國家在2018~2019年的大宗商品依賴程度超過了60%,其中四分之三的國家,其大宗商品出口占商品總出口比例的80%以上。
中亞是亞洲大宗商品依賴程度最高的次區域。2018~2019年,這一區域的商品出口中大宗商品出口的平均份額超過85%。
此前在7月,UNCTAD在另一份報告《2021年大宗商品與發展報告》中討論了發展中國家擺脫大宗商品依賴陷阱的潛在途徑,指出除非實現技術支持的結構轉型,否則這些經濟體中的大多數有可能繼續走上依賴大宗商品的道路。
這份《2021年大宗商品與發展報告》中提到的技術發展指數顯示,依賴大宗商品的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分值為1.55,而中國、印度、墨西哥、土耳其和越南等不依賴大宗商品的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分值為5.17。
不依賴大宗商品的發展中國家在使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和機器人等方面表現更優,技術發展指數的平均得分更高,而依賴大宗商品的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的表現較差。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