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29日舉辦的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全球經濟展望及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專題研討活動上,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化與發展戰略司司長柯睿智表示,整體而言,發達經濟體采用越多的激進、錯誤的宏觀政策,發展中經濟體就會承受越大壓力。
他分析稱,全球經濟整體正在放緩,除了東亞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得益于中國經濟復蘇而出現很大程度的反彈。他預計今年全球平均增速為5%,發達經濟體平均增速約為1%,美國經濟增速將比去年低很多,或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陷入衰退,而德國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錄得負增長,已經陷入技術性衰退,許多G7國家的經濟也都較疲軟。而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放緩不利于發展中經濟體。
他強調,發達經濟體經濟疲軟有許多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合適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及過去過于依賴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如今又故技重施,試圖僅僅依靠貨幣政策來解決高通脹問題。發達經濟體還錯誤地判斷此次通脹問題是需求端問題,而在柯睿智看來,這實際上是一個供給端問題,由供應鏈短缺導致。因此,包括美聯儲、歐央行在內的許多發達經濟體央行的激進加息不一定能解決通脹問題,還可能導致更多潛在經濟問題。
柯睿智稱,一些發達經濟體央行在今年年初也已出現恐慌情緒,因為激進加息還對金融體系帶來了負面影響,比如近期的美歐中小銀行危機,其他潛在的金融問題還包括美國信貸危機,制造業領域的壓力以及商業地產危機。他補充稱,目前尚且無法預測美聯儲接下來的貨幣政策路徑,但未來12個月美國還將面臨大選,這通常也被視為不利于做出理性政策選擇的因素。
他認為,這樣的環境對發展中經濟體來說,尤為困難。比如,在發達經濟體主要央行采取激進貨幣政策下,由于發展中經濟體通常用美元、歐元等儲備貨幣借貸,加息會增加發展中經濟體的借貸成本和壓力。激進加息還會使得發展中經濟體遭遇資金外流,貨幣貶值等問題。而如果一些發展中經濟體為了維護貨幣,動用外匯儲備,就會導致金融、財政壓力上升。此外,發展中經濟體還會因為發達經濟體激進加息而面臨更大的債務違約壓力,比如阿根廷等經濟體已經違約,還有一些發展中經濟體也即將違約。
他還認為,全球目前的情況不利于國際貿易體系的健康發展,因為包括一些地緣政治壓力不利于全球多邊規則和體系,令全球合作更困難,導致類似G20會議等多邊會議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發展中經濟體還不僅面臨債務危機等經濟方面的難題,還面臨氣候環境方面的沖擊,這兩者還會互相加強,令發展中經濟體更加困難。”他稱。
鑒于此,他建議,發展中經濟體需要思考不同政策方法,也需要在全球層面進行更多機制、規則的建立和完善。第一,需要建立、完善相關全球金融機制,比如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區域發展銀行獲得相關貸款支持,緩解貸款成本壓力。第二,如今的全球金融體系無法解決主權債務問題,后續需要建立起相關機制。第三,發展中經濟體的資金流向存在模糊的問題。在這方面,他認為,經合組織(OECD)和聯合國可以做更多努力。最后,他建議對現在的國際貿易體系進行改革。他稱,現在的體系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建立的,不再適用于管理如今的國際貿易。在此背景下,一些發達經濟體不愿意選擇與現有體系配合,反而想放棄現有貿易體系和規則。為此,需要從全球層面完善處理貿易沖突的機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