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遠于其身。”《左轉·昭公八年》很早就提及到了征信的概念。現代意義上中國征信業的出現離不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市場、金融與信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社會信用建設也越來越重要。
伴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興起,數字經濟持續發力,越來越多社會交往活動也逐漸數據化。數據意味著信息,尤其是數據規模越龐大,從中挖掘到的信息也就越多。對于征信行業來說,通過信息技術整合、挖掘海量數據中的個人或企業信用狀態,也就成為一門新課題。
【資料圖】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中國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發展現狀、未來趨勢作出預測。報告指出,中國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規模已突破千億元,應用場景向縱深拓展,行業投資價值彰顯。具體到行業主體方面,各企業依靠差異化打法,增加其用戶粘性,不斷擴張市場份額。以企查查為例,依靠差異化的打法其用戶粘性較高;用戶規模、數據體量、產品體系、生態建設等行業發展指數達8.5分,居于行業首位。
企查查市場規模指數達8.5 居于行業首位 天眼查、啟信寶緊隨其后
我國的征信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階段,目前逐步形成了“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發展模式,逐步構建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市場化征信機構協同發展、互相補充的發展格局。
中國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是對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補充。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的公開報道,截至2022年8月末,在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備案的企業征信機構136家,已實現企業注冊登記等公開信息的全覆蓋,僅2022年前8個月累計提供信用評分、反欺詐、企業畫像、聯合建模、決策支持等征信產品征信服務就達52億次。
在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背景下,一批聚焦企業信用信息服務的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對多維涉企數據進行結構化收集與加工,建立企業信用評估模型,刻畫企業信用軌跡、描述企業信用狀況、評價企業信用程度。
2013年至2015年,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初步建立。2017年,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經歷市場出清,一些頭部平臺憑借其產品服務升級優化以及業務領域拓展確立了領先優勢,基本形成了企查查、天眼查、啟信寶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為了更為全面的刻畫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發展情況,報告根據企業信用大數據類平臺的用戶規模、數據體量、產品體系、生態建設等維度的專家評估意見設計,制定了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發展指數。
圖源:中國信通院《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報告數據顯示,在行業用戶規模、數據體量等規模指數方面,企查查以8.5分位居于榜首,天眼查、啟信寶分別以8.1及6.8分位列第二、三位。高得分的背后離不開企查查特色產品與服務體系的搭建。
在企業信用大數據查詢的基礎上,企查查推出“標找找”、“客找找”、“盡職調查”等SaaS產品,應用場景深入各商務領域,側重于多場景細分化數據能力應用,為企業打造全場景、全生態的SaaS服務,構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在多個維度實現了數據挖掘應用創新。
企查查聚焦專業用戶粘性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天眼查聚焦下沉用戶
圖源:中國信通院《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企查查通過不斷拓展服務覆蓋群體,形成了一定的用戶基礎。報告數據顯示,目標客戶上,企查查聚焦高凈值專業用戶,其中60%以上日活用戶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天眼查聚焦于下沉用戶,60%以上活躍用戶集中于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在企業信用大數據應用滲透率方面,企查查在律師行業、泛金融行業的滲透率分別為50.1%、41.2%,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天眼查則在商務銷售行業保持領先優勢,滲透率達46.1%。
圖源:中國信通院《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隨著企查類產品的普及,已成為社會信用查詢領域的剛需,用戶粘性穩步提高。在使用時長和人均日啟動次數上,企查查人均使用時長為5.07分鐘,人均日啟動次數為2.67次,均高于行業一般水平,其次為啟信寶、愛企查等。
圖源:中國信通院《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數據源完整度成核心競爭力
目前征信行業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條:上游的數據生產者,由金融機構,司法機關、零售商、電信運營商等組成。中游的征信機構,主要是個人征信持牌機構和企業征信備案機構兩部分,主要負責數據收集、 數據加工處理及銷售產品。下游的征信信息使用者則由金融機構或者企業、個人構成。
對于位于中游的征信機構來說,其核心競爭力則在于數據源完整度、數據覆蓋人群完整性以及數據的分析畫像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企查查已擁有3億客戶,匯集了目前國內市場中的80個產業鏈,8000個行業,6000個市場以及4億的全球企業數據,累計查詢超10萬億次。平臺已先后獲得央行備案認證、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以及公安部計算機信息安全等級保護3級認證。
在數據已經成為基礎生產要素的今天,數據通過流動產生價值。未來,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可以受益于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數據共享交流渠道,針對金融數據共享、政務數據共享、市場交易信息共享等幾大維度的數據信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數據庫,打通數據孤島,促進數據流轉、簡化信息輸入與輸出、有效進行信息分類整理。
由中國人民銀行主導建設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立足全國范圍內個人和企業信貸信息全面共享應用;而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按照“第三方獨立性、客觀公正性、個人隱私權益保護”原則發展,以滿足多元征信需求。作為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補充,對于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來說,其發展和使用不僅停留在商業信息查詢,亦有很多想象空間。
中國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通過其覆蓋的工商、經營、財稅等信息,為各市場主體提供定制化、多場景的企業信用服務。在實體經濟領域,依靠其海量數據,可使銀行在對中小企業的放貸問題更加精準,亦可幫助金融機構有效判斷市場主體企業冒領、騙補等行為。
社會信用內涵豐富 行業應用價值顯現
中國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數量為2887.2萬戶,增長15.4%,增幅比上年提高10.2個百分點;日均新登記企業2.5萬戶,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1.5億戶。
龐大的市場主體帶來了對企業信用信息的需求。日常生活中,普惠便捷的商業信用信息服務已成為提升道德水平、降低社會成本的一種剛需。但是需要看到,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增主體的信用信息卻存在較大缺失,涉企信用信息資源匱乏與巨大的信息使用需求之間存在錯配。
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的發展與社會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密不可分。反過來,社會信用內涵的不斷豐富,也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信用場景。目前的社會信用包含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相對應地,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在金融市場、商業運營、日常生活、政策監管等各種場景的應用價值也在顯現,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逐漸獲得市場關注。
報告從兩方面進行闡釋。一是商業模式上,基于目前形成的B端、C端、G端業務,未來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盈利增長點將多樣化發展,行業規模將逐漸擴大。二是從行業前景來看,中國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是對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補充,通過特色化、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吸引用戶,行業前景廣闊。各平臺通過技術研發培育自己的核心技術,形成市場競爭的相對優勢。
在社會價值層面,2022年1月,美國學者Jake Eberts在《外交政策》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得益于中國政府披露及第三方平臺普惠式分發能力,當前中國企業信息透明度遠高于美國。相較于美國100余年的企業征信發展史,我國企業征信體系起步雖晚,但受益于中國政府對企信行業的高度重視,持續推進企業信息披露,加之以企查查為代表的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憑借高效的數據分發機制,從大數據、AI等技術的應用,到市場主體數據的共享互通,不斷助力我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向縱深推進,社會價值凸顯。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zhjsteel.net.cn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