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河南鄭州市方中山胡辣湯總店外,胡椒和牛肉的香味兒一如既往的彌漫街頭。盛湯、裝餅、包裝……伴隨著久違的煙火氣息,引人注意的是店內響個不停的外賣提示音,后廚的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按照訂單給顧客一一配制。
店長告訴記者,鄭州市本輪疫情發生后,該店立刻啟動“外賣+堂食外帶+外送”應急舉措,保證店面基本運轉的同時,有效滿足附近居民餐飲需求。如今,疫情過去,外賣仍然是重要的銷售手段。
經歷汛情、疫情的雙重影響之后,河南的餐飲業加速了數字化轉型的腳步,外賣和堂食同等重要已成行業共識。
為此,河南省商務廳指導省餐飲與住宿行業協會,從8月初開始連續發出《全省餐飲行業疫情防控保障安全提示》《鄭州餐飲企業外賣指南》,引導餐飲業開展線上外賣、堂食外帶,并根據居家群眾需求創新供應新鮮食材、半成品食材等,展開災后自救,加快復工復產。
不少本地的餐飲企業都在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庖丁堂利用納克物聯網開發線上智慧餐廳小程序,疫情發生后迅速上線居家餐食小套餐服務,并幫助鄭州多家餐廳開展線上銷售。
一家大型連鎖中式餐飲公司的總經理李建軍告訴記者,此次疫情封控之后,公司就開辟了外賣業務,所以旗下所有門店目前都能正常經營,一部分供市民線上下單,另一部分是防疫一線團隊的餐飲保障。
除了大的餐飲機構,街頭的各類餐飲小店也在進行著數字化轉型的自身探索。在鄭州市此輪疫情防控期間,大部分餐飲門店都以外賣、外帶形式正常供餐。
禁止堂食期間,王恩德和妻子用一張餐桌撐起了自家炒雞店的經營。每到上午11時,夫妻倆便將餐桌擺在飯館門口,剛剛出鍋的炒雞塊、紅燒獅子頭、西紅柿炒雞蛋以及一個盛滿米飯的電飯鍋被依次擺上,掛在門上的大喇叭也開始廣告:“外賣盒飯,兩葷一素,15元一份。”
餐飲業數字化的轉型也離不開相關外賣平臺的支持。在河南省商務廳的指導下,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推出了相應措施,幫助餐飲行業共渡難關。美團外賣推出了免費維修換新設備等6項舉措;餓了么自8月1日起,為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安陽等6個城市所有外賣商家免傭一個月,積極幫助餐飲業在手機平臺開通外賣渠道。
“數字化轉型是一種趨勢,更是一次革新。”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疫情過后,餐飲行業線上、線下結合,線上外賣、堂食外帶已成餐飲業新標配,數字化能力成為新餐飲企業的基本功。
|